船用救生系列设备的选择需综合考虑船舶类型、航行环境、法规标准及实际使用需求,以下从核心维度展开分析,提供系统化选择指南:
一、设备类型与功能适配
1. 救生衣
根据人员类型选择
成人/儿童款:儿童救生衣需符合浮力≥100N、胸围可调节设计,避免滑脱风险;
工作救生衣:需通过50N拉力测试的D型环(用于安全绳连接),适用于甲板作业人员;
保温救生衣:在低温海域(如北极航线)需选择气密式+铝箔内衬款,保温性能达≥6小时。
根据环境风险选择
高风险区域(如油轮、化学品船):需选择抗静电、耐腐蚀材质,避免静电引发二次事故。
2. 救生圈
材质对比
闭孔发泡救生圈:轻便(重量2.5-3kg),适合内河/近海;
聚氨酯复合救生圈:抗冲击性能提升30%,适用于高浪涌海域。
3. 救生艇与救生筏
类型匹配
客船/滚装船:优先选全封闭式救生艇(耐火8分钟+空气维持系统),满足大规模人员撤离;
货船/油轮:自由降落式救生艇(释放时间≤10秒)搭配耐火型救生筏,适应紧急逃生场景;
内河/小型船舶:气胀式救生筏(6人款重量≤120kg),兼顾轻量化与承载能力。
容量计算
SOLAS公约要求:客船按定员100%配备救生艇,货船按40%配备救生筏;
国内法规补充:内河客船需额外配备救生浮具(按乘客数3%配置)。